7月1日,美国白宫和五角大楼突然证实暂停对乌克兰的部分军事援助,包括“爱国者”防空导弹、155毫米炮弹和“地狱火”导弹。 这批武器本是乌克兰抵御俄军空袭的“救命稻草”,尤其是“爱国者”导弹,乌军仅剩的12万发炮弹仅能维持30天作战,日均消耗却需6000发。 消息一出,乌克兰外交部紧急约见美国驻乌外交官,直言“防空装备中断将危及国家存亡”。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此毫不知情。 7月8日的内阁会议上,记者追问“谁下令暂停军援”时,特朗普当场否认:“我不知道,你如果知道不妨告诉我? ”。 白宫和国务院同样被蒙在鼓里:国务卿鲁比奥、乌克兰问题特使凯洛格都是从新闻里得知此事。 一名白宫官员事后试图打圆场,称国防部只是“审查库存”,但五角大楼发言人帕内尔却承认了暂停事实,只是拒绝透露武器清单。
调查很快锁定了决策源头: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科尔比起草暂停军援文件,防长赫格塞思直接签署命令。 理由冠冕堂皇“符合美国优先政策”,但真实动机藏在科尔比的战略蓝图里:他长期主张削减援乌资源,将美军重心转向亚太对抗中国。
此人曾公开叫嚣“若解放军武统台湾,美国就炸毁台积电”,还敦促台军将防务开支猛增至GDP的10%。 这次暂停援乌,正是他推动“全力反华”的关键一步。
军工产能危机是五角大楼的硬借口。 美国每年仅能生产450枚“爱国者”导弹,导引头工厂扩建因稀土短缺卡壳。 俄乌开打至今,美国已输送价值超670亿美元的武器,库存被掏空:155毫米炮弹月产能仅1.4万枚,而俄乌战场单日消耗就达数万。
原部署亚太的AGM-158隐形导弹(库存约3000枚)、LRASM反舰导弹(库存120枚)被持续调往乌克兰,西太平洋“决战弹药”濒临见底。 美军兵棋推演显示,若与中国冲突,现有弹药仅够支撑8天。
特朗普的困境在于政策被部门架空。 他7月7日刚向以色列总理承诺“继续援乌”,次日又批准对乌新防御性武器,但国防部早在一周前就秘密执行暂停令。 这并非赫格塞思首次擅权:2025年1月,他曾擅自扣下11架援乌运输机,同样未通知白宫。 面对“深层政府”的标签,特朗普只能无奈表态“信任防长”,任由白宫发言人莱维特用“审查符合美国利益”搪塞媒体。
欧洲试图补位却力不从心。 德国总理默茨紧急致电特朗普,提出“德国出钱买美国武器转交乌克兰”,但欧洲军工产能早已捉襟见肘:德国承诺的“金牛座”巡航导弹因生产线拖延迟迟未交付,RCH 155自行榴弹炮也因训练问题延期。 尽管2025年4月欧洲对乌军援总额首超美国(720亿欧元),但实际效果打折,例如英制NLAW导弹射程仅为美制“标枪”的1/3。
乌克兰在断供危机中被迫反击。 7月4日,乌军无人机突袭莫斯科州谢尔吉耶夫-波萨德的俄无人机战斗部件工厂,试图延缓俄军攻势。 但俄军攻势不减反增:7月初发动五次大规模空袭,动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打击乌军工设施,单日最高投送550架无人机+导弹。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趁机放话:“武器越少,特别军事行动结束得越快”。
五角大楼的转向早有预兆。 2025财年美国军费飙至8950亿美元,其中“太平洋威慑倡议”预算猛增至99亿美元,而“欧洲威慑倡议”则从40亿砍到29.1亿。 军工生产线同步东移:洛克希德·马丁在日本组装F-35,雷神在印度设“地狱火”导弹厂,波音在澳洲扩建P-8I生产线。
美国务卿鲁比奥7月10日试图平息风波,辩称“暂停只是临时审查”,并恢复部分155毫米炮弹运输。 但纸包不住火:国会愤怒追问为何未获预警,欧洲盟友对美决策混乱瞠目结舌,而特朗普在镜头前的茫然表情,已成这场战略乱局最生动的注脚。
汇盈策略-实盘配资查询-网络平台配资-配资平台导航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