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令,突然对石墨、钨、铀、金条等关键战略金属豁免关税。 这项政策与他四个月前宣称要对华加征145%关税的强硬态度形成了惊人反差。
这一举动被广泛解读为特朗普在巨大压力下的后退一步。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一纸判决认定特朗普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加征“对等关税”属于越权行为,大部分关税措施缺乏法律依据。
特朗普政府虽然立即提出上诉,但法院允许关税维持至10月14日,最终要看最高法院是否接受并推翻裁定。
数据显示,截至8月下旬,美国企业已经缴纳超过2100亿美元的“非法关税”。 如果最高法院最终裁定关税非法,美国政府可能需要退还自特朗普就任以来征收的大量关税。 美国财政部长甚至直言需要退回“大约一半”,这可能引发财政和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
特朗普的豁免令表面上是一次灵活调整,实际上却是为可能到来的失败做缓冲。 一旦最高法院裁定关税非法,大批美国进口商将获得退税,市场格局必然动荡。 提前豁免一部分商品可以把冲击摊薄,还能向支持者解释为“主动掌控节奏”。
美国科技企业的强烈游说是特朗普让步的关键因素。 苹果公司超过90%的iPhone生产线位于中国,若加征125%的关税,iPhone价格可能翻倍,直接影响其市场份额和利润。 豁免后,苹果等企业可避免供应链中断和成本激增。
美国消费者也是推动政策转变的重要因素。 若全面加税,美国消费者需要为电子产品、家电等支付更高价格。 豁免清单覆盖了直接影响民生的商品,短期内抑制了通胀压力,缓解了选民的财务焦虑。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不可替代性在此次关税博弈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中国在高科技产品领域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全球78%的锂电池产能和65%的显示屏产能来自中国。 美国即使试图“脱钩”,短期内也无法重建完整产业链。
豁免清单中的产品直接依赖中国制造,暴露了美国对中国供应链的深度依赖。 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脑,从芯片制造设备到飞机零部件,这些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中国的制造能力和供应链优势。
特朗普的关税豁免并非无条件的让步。 豁免适用于那些包含至少20%美国成分的商品。 这一条件旨在强化美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控制力,确保美国企业能够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
这场关税博弈的最大赢家是中国制造业。 中国凭借不可替代的制造能力巩固了全球地位。 关税从160%骤降至零,意味着每吨出口成本降低数千元。 国内石墨企业已接到美国客户的追加订单咨询,预计出口量可能增长30%以上。
中国对美出口仅占GDP的3.2%,且通过“一带一路”和东盟市场分散风险,降低了关税战的直接冲击。 2024年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长18%,展现了出口韧性与市场多元化策略的成功。
美国工业供应链严重不足,产业工人数量从本世纪初减少了500万。 即使特朗普政府加税,从亚洲采购零部件依旧比在美国本土重新建立供应链更为便宜高效。
共和党议员质疑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警告其明年的中期选举极有可能惨败于民主党。 一旦这一结果出现,共和党将无法继续控制国会参众两院,特朗普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将受到更多掣肘。
“硅谷设计+中国制造”模式难以割裂。 美国高科技产业依赖中国的制造效率和成本优势。 若强行转移产能至美国,成本可能飙升300%,且技术工人和配套产业链缺失。
美国的单边关税政策遭到国际社会广泛反对。 甚至盟友如欧盟、日本也因被加征关税而采取反制措施。 中国则通过WTO等多边平台争取支持,维护自由贸易原则。
这场关税战揭示了美国在科技战中的软肋:既想遏制中国,又无法承受产业链断裂的代价。 特朗普政府一边高喊“对等关税”,一边豁免关键商品,本质上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汇盈策略-实盘配资查询-网络平台配资-配资平台导航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