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4日至16日,中国国家话剧院经典话剧《死无葬身之地》将登陆上音歌剧院,参加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1月13日,导演查明哲率国家话剧院演员海清、邢佳栋、查文浩、章劼、徐卫、褚栓忠、邹易道、史光辉、梁家桐集体亮相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介绍这部经典重排的台前幕后。
“1997年,《死无葬身之地》中文版首演,至今已经跨越28年时光。”查明哲表示,作品中浩瀚的思想和深刻的内涵是国话多次重排它的重要原因。主演海清则透露,“《死无葬身之地》是自己1997年到北京上大学后看的第一部话剧”,是她的“戏剧启蒙”。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她也在努力解答28年前自己看戏时的“许多疑问与不解”。




今年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剧作家让-保罗·萨特诞辰120周年。《死无葬身之地》是其代表作之一,1946年首演。1997年、2005年、2014年,国话都排演过该剧,今年是第四次排演。四个版本都出自查明哲。他表示,自己和国家话剧院三代表演艺术家共同塑造、淬炼出这一部“经典中的经典”。




“悬崖上,一群生灵在腥风血雨中向千仞绝顶攀爬,朝万丈深渊跳跃。”这是《死无葬身之地》1997年排演时,查明哲提炼的全剧“演出形象种子”,“我们的创作不止于塑造英雄,更在于与观众共同探讨塑造英雄的过程。”




2025版《死无葬身之地》倾注查明哲对戏剧空间的新尝试,“楼上是炼狱,楼下是地狱”。全剧以粗粝纱幕和光影流动实现哲学意象的视觉转化。楼上喻指精神自我审判的炼狱,楼下则是肉体酷刑的地狱。这一处理不仅强化了戏剧张力,更将萨特笔下的“境遇”升华为具象化的存在主义隐喻。这是该剧28年来首次提出的舞台结构新解,舞台美术也全面焕新,沿用了多年的铁皮与墙壁建构的逼仄阁楼,被新型舞台美术材质替代。阁楼中,游击队员们戴着手铐,蜷缩在昏暗光线里;楼下审讯室中,民团分子展开残忍的刑讯。通过一道粗粝的纱幕,两个空间被巧妙连通,强化压抑感,更象征善恶、囚禁与权力之间的模糊边界。
2025版《死无葬身之地》中,查明哲使用全新的“黑灯”排练方法。“剧中人提出的问题在全世界折磨过我们这一代的许多人,即‘我们如何禁得住拷打’?”为了让演员们更真切地进入这样的情境,查明哲关掉排练场的灯光,模拟剧中角色所处的被关押场所,“只有丝丝自然光,阴暗得刚刚好,所有人共享一种黑暗和恐惧”。
海清扮演女战士吕茜,从“眼里只有爱情光芒”的少女蜕变为“以沉默为武器”的战士,她需要精准呈现角色内心的“攀爬”。“导演一直要我剥离掉表面的情感渲染,以表达内心撕裂般的痛苦与冰冷的理性抉择之间的残酷张力,来阐述戏剧自身的主题。”海清说,这样的表达可以让观众了解,并非英雄主义突然觉醒了,而是人性深处对自我尊严的坚守在不断加强。
剧中人物共同构成一幅在极端环境下的人性光谱。当最终的毁灭来临时,邢佳栋饰演的卡诺里并未用声嘶力竭的呐喊去表达尊严,依然在内敛中展露血性,“他是狱中的哲学家,又像冷静的棋手。”
1997年首演时,查明哲让7岁的儿子查文浩“声音出演”《死无葬身之地》。这一次,查文浩饰演昂利,并喊出了剧中的名言:“一个人不能像老鼠般死去!”
“当角色在招供与沉默间挣扎时,观众看到的是每个普通人在困境中的精神博弈。萨特撕掉英雄滤镜,让我们直面人性的真实,懦弱与崇高可能仅一线之隔。”查明哲说。
汇盈策略-实盘配资查询-网络平台配资-配资平台导航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