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榜鹅住了三年
朋友圈从没发过定位
怕人留言说新加坡是花园城市
这种夸奖让人头皮发麻
其实住久了会发现
光鲜外表底下全是疙瘩
每个角落都在重复同一种模板
绿植修剪得像是塑料假发
街道干净得让人不敢咳嗽
有时候我觉得
规整本身就是一种暴力
它把活生生的东西压成标本
还管这个叫文明
我认识几个本地朋友
他们周末都往马来西亚跑
说要去喘口气
人毕竟不是盆栽
不能光靠修剪活着
三年够长了
长得足够看透一座城市的演技
它把自己包装成完美样板间
但样板间里不住人
只住着说明书
新加坡的经济命脉攥在别人手里
马六甲海峡那地方每年船来船往五万次打不住
中韩日三家占掉七成
光中国就养活了新加坡港百分之三十的进账
算下来差不多两百亿新币
摊到每个新加坡人头上能分三万五
这数字挺有意思的
但他们拿了钱转头就让美军住进樟宜机场旁边
P-8反潜机每天在南海边上转悠
雷达对着的就是中国货轮
这事办得确实不太讲究
中文招牌挤满街道
牛车水的新年比中国多数地方更热闹
但官方文书里华语总在第四位
学校每周只安排两节母语课
我家楼下有个三代华裔的摊主
他姓林但不会写林字
他读小学的儿子回家说爸爸在家请讲英语
同文同种这种说法真是幽默
人家根本懒得认这门亲
李显龙去年国庆讲话的中文部分背得很熟
他提到中新关系亲近
血脉相连这种词都用上了
三天后美军航母来停靠
他换成英语说欢迎伙伴
那些维护基于规则的秩序的伙伴
同一张嘴讲出完全不同的话
电视开着的时候我正在喝冰美禄
差点把饮料喷出来
室友问我怎么回事
我说没事
就是看了个恐怖片
新加坡这个国家挺有意思
总有人让我体谅小国的难处
我体谅不了
九八年印尼出事的时候 他们的港口突然变得很讲规矩
越南那边闹起来 他们也是第一个表态不接人的
现在我们需要通道了 他们开始谈收费问题
法治是个好东西 但总在关键时刻被搬出来
这根本不是生存问题
这是把算盘珠子崩到别人脸上的问题
新加坡1965年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
被马来西亚踢出去这个说法挺形象
李光耀当时确实哭了
没水没粮是个现实问题
怕饿死这种情绪很真实
那时候找北京确实不现实
北京自己吃饭也成问题
抱华盛顿大腿成了唯一选择
这一抱就是六十年
现在松手确实会害怕摔倒
于是只能越抱越紧
怕死是人的本能
但把怕死的成本转嫁给我们
这事就有点恶心了
下一代的选择挺有意思
我干过私教这活儿
十个华人小孩里头得有八个说要去英美
问他们中国行不行
小孩蹦出句太大太吓人
再往下问
小鬼头直接耸肩甩锅给爸妈
说他们不让回去
理由是空气不行
空气这事吧
我顺手查了下数据
北京数值搁在那儿
新加坡也不低
谁比谁差还真不好说
但孩子就这么信了
这种观念从小种下去
长出来就是另一代香蕉人
黄皮白心
里头早就换了一套系统
新加坡常被称作花园城市
这个标签现在有点站不住
绿化带修剪得再整齐也没用
美军雷达就在那儿杵着
组屋外墙刷得再干净
数典忘祖的事儿还是能闻到味儿
我住榜鹅那阵子
每晚都听见军舰汽笛声
吵得人想立刻搬家
但合同没到期
押金还得两千新币
只能忍着
有天半夜楼下野猫翻垃圾桶
我开窗吼了一声
猫吓跑了
对面组屋的印度大叔探头骂人
我赶紧关窗
这事挺无奈的
忠告这东西,听不听在你
但关于移民,我劝你慎重
旅游是旅游,生活是生活
两码事
有人以为找到了后花园
其实不过是在交保护费
房租也好奶茶也罢
最后都成了别人飞机的燃油
整天嗡嗡嗡绕着海岸线转
真要热带风情
海口不行吗
厦门不好吗
昆明不够吗
新加坡不值得恨
恨这种情绪太昂贵了
世界从来不止一个选项
往南走是一种活法
往北走是另一种活法
原地起跳也能看见新高度
港口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变脸
把乡愁系在这种地方
相当于把风筝拴在消防栓上
汇盈策略-实盘配资查询-网络平台配资-配资平台导航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