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阅读专栏:第 20 期
作者 | 刘国华 原创出品 | 管理智慧
年轻人初出校园,进入职场,表面上是在选择工作,实际上可能是在选择不同的人生。除了选择不同的行业外,可能还面临着进入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或者是成熟企业还是初创企业。前者,可能意味着你选择做一颗精密的螺丝钉;后者则意味着你选择了不确定,当一位风雪赶路人。
大公司,就像一台千吨级的航母,稳定、厚重、能护你周全。只要专注一个岗位,沿着 SOP 一步步往前走,你的结果自然不会差到哪里。
例如你进入苹果公司,可能五个人合力,就为了打磨一个"滑动解锁"的手感;如果你去宝洁,可能几个人一整年就围着一个新品牙膏的"清新感"打转。在这些大公司里,你负责的事往往都小得不起眼,但放在整条产业链上,又是不能松动的一颗螺丝钉。
这类工作特别适合有"工匠魂"的人——他们不怕重复,只怕不精,愿意把一段代码、一种技术打磨到极致,十年如一日也心甘情愿。
但问题也恰恰在此:你做得再好,也只能看到这艘船上的一枚舱盖。至于它往哪儿开、怎么选航线、谁坐在船头……根本接触不到。
久而久之,很多人心里可能会疑惑——我是不是只是在"局部最优"中,却过着"全局模糊"的日子?
相比之下,创业公司就像一辆没装好挡泥板的越野车,既不防风,也不避雨,灰头土脸是常态。但因为车开得快,开得自由,随时也可能杀出一条新赛道。
这类公司里,岗位边界基本模糊——你既要拉客户,也要搭后台,还得自己打字发通稿。老板今天让你写 PPT,明天就可能让你盯生产。忙是肯定,乱是常态,但你看到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你每干一件事,背后都有反馈、有结果、有代价。这种反馈,真刀真枪,不带滤镜。
当然了,失败率也高得吓人。
很多创业公司撑不过一年,你前脚刚学会点东西,后脚就散摊子了。但也是职场教科书上学不到:它让你知道,钱怎么花,人怎么带,资源怎么掰扯,热情怎么熬干。
这一遭风雪走下来,你未必成了王者,但起码知道哪些坑自己踩过,哪些人能信,哪些幻想早点放下。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既没那么工匠心,也不想每天打仗怎么办?
那就折中选一条"轮回之路":先去创业公司,摔一次跟头,认识现实;再去大公司,看一看规范流程,学一学标准动作;最后决定,你到底想走进别人的流程,还是开辟自己的领地。
这就像打游戏,先练操作、后学战术,再上场排位。只有吃过创业的苦,才知道大公司流程的可贵;只有见识过大公司的冰冷,才会明白创业团队的人情味。
我们总说,年轻人要有"选择的自由",但自由的背后,是对不同道路的深刻理解。螺丝钉教你什么是专业主义,是"干到极致就是壁垒"的思维;风雪客教你什么是系统视野,是"能把一摊烂事扛到明天"的担当。
这两个世界,没有高低,只看你想活出哪种人生。
—— · END · ——
小注
此篇所录,出自所著《新商业思维》(第一辑)。并于原稿之上,多有略微删润,以增益其义。
套书共六辑,洋洋洒洒百万余言,以"短阅读,长思考"为成文原则,广涉商界诸般思维,常有洞见。然书成之后,阅者寥寥。虽或有读者妄语曰:"读此六卷,世间再无新思维;纵有新意,亦不过换汤而已。"此言或讥或赞,不可尽信。然有友人劝曰:"观点思维若不传,终将珠玉蒙尘,实为可叹。"余闻此,颇感其言有理。且其已久无再版,市井难寻,欲购亦不可得。
故此立志,将以数载光阴,择时细述,陆续刊布。惟愿诸君偶有所得,一言半句,能启思路,便不负笔墨一场。
作者|刘国华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品牌与传播事业部负责人,专注品牌建设与企业文化、企业史与企业家思想,常年为多家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短阅读系列推荐▼
推荐北京大学课程,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查看▼
华夏基石咨询集团
※ 咨询服务领域 ※
战略丨营销丨研发丨生产丨运营丨品牌
企业文化丨组织人力丨 AI 应用
中国领先的实战型、陪伴型咨询服务机构
地址:北京中钢国际大厦 A 座
咨询合作:15611565916
业务咨询合作扫码
衷心感谢读者朋友们的阅读和订阅《管理智慧》,为了便于您及时收到我们的最新推送,敬请星标本公众号,及时分享有价值的原创文章,共同推动中国企业管理的高质量发展。
汇盈策略-实盘配资查询-网络平台配资-配资平台导航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